党斐校友打破象棋盲棋世界纪录
10月10日下午4点08分,随着最后一位棋手投子认负,湖北棋手党斐在“才耀荆楚·智泽华夏”迎智运象棋1对21盲棋世界纪录挑战赛中,以15胜5和1负战绩,打破了年初蒋川刚刚创造的1对20的世界纪录。
比赛于昨日上午8:30开始,来自武汉各高校的21名棋手走入赛场,他们围成一个弧形,而比赛的主角党斐则背对着他们,淡定的坐着。
此次党斐的对手选自2011年湖北省大学生象棋锦标赛第1到第21名,其中实力较强者具备了2级棋士实力。专程从重庆赶来“唱棋”的胡智慧介绍,他们大多属于力战派棋手,在开局方面研究得不多,这让党斐在前半段非常艰苦,因为每位棋手的应对不同,这导致记忆的难度相当大。
比赛进行得比较艰苦,至中午12时,党斐终于结束了第一盘对局,与对手握手言和,但整体进程依然很慢,到下午14时只结束了3盘。为了避免上厕所干扰比赛,比赛全程党斐仅仅抿了一小口水,没有吃任何东西。党斐说:“其实,连早餐也没吃,为了确保成功,不能出现意外。”
进行至下午15:50,比赛已经超过了7个小时,还在坚持的大学生棋手只剩下两人,此时党斐突然宣布其中一盘认输,引起了全场的关注。对此,党斐表示,输得并不可惜,本来如果稳着下的话,也可以赢,但是中盘构思了妙杀,结果算路还是不够精确,最终棋差一着。
输掉这盘棋时,党斐浑然不知仅剩最后一盘,当对手在长考时,他要求下一位走棋时才发现。振作精神的他在不到20分钟结束了这盘最后的战斗。“一点都不觉累,我觉得自己在盲棋的多人对战中还有潜力可挖。”在场的观众、工作人员和媒体对这位24岁的年轻象棋大师送上了最热烈的掌声。
党斐,中国象棋大师,建国以来河南省第一位象棋大师,湖北省象棋队职业棋手。5岁开始习弈,16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为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入室弟子,柳氏闭目棋(盲棋)传人;《棋艺》杂志特邀撰稿人。2006年进入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学习,曾获武汉理工大学校园十佳歌手称号。
“理工青年十大风云学子——感动理工”优秀大学生党斐事迹报告会发言稿
“我是一名棋手,因此无论身在何处,我都要肩负着某种责任。”作为一名身在象牙塔中的职业棋手,我常常用这句话激励着自己。我是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06级的学生党斐。能够进入大学深造,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多年的运动员生涯,磨练了我的意志,教会了我怎么做人,但是却满足不了我一颗求知的心。于是,当我踩着幸福,走进这所神圣大学的那一刻起,我知道,我要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学会感恩。
我5岁开始习弈,一晃16年匆匆而过,身边的事物换了又换,唯有中国象棋,一直陪伴我到如今。在这16年里,中国象棋不仅给我了众多荣誉,还告诉了我做人的道理。“棋如人生”这句话,只有在棋盘上细细体味,才能发现其中蕴涵的真正人生哲理。
16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使我成为了河南省第一位象棋大师。可以说,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多年的坚持终于有了收获,我没有失去身边的机会,上天眷顾了我。我要感谢中国象棋,没有它,我不可能这么自信,我不可能天天充满前进的勇气,中国象棋给了我太多,它是我的一半生命。
谈到象棋,我有很多话要说。中国象棋是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大街小巷上,经常能看到下棋人的身影。如果单从人数上来讲,中国象棋绝对算是世界上喜爱人数最多的智力运动。但是,时代在发展,中国象棋的某些弱点也逐渐暴露的越来越明显。比起球类项目,中国象棋缺乏激情,很难调动起来观众的情绪;比起身边的围棋,中国象棋缺乏国际对抗,走向世界还很遥远。但是,我们更要惊醒的是,中国象棋是我们的国粹,如果我们都不珍惜,何谈复兴中华文明,何谈走向世界?
作为一名棋手,这就是责任。发扬国粹,就算受伤,我也不会退缩
大学,人才集中的地方。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其实我对自己并不自信,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赶的是潮流,追的是时尚,象棋这种东西应该不会经常在他们的生活中出现,所以,我这个象棋大师应该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当我一次次看到身边的同学沉浸在棋盘的快乐中,一次次为了胜负争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我知道我错了。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我的水平,还经常吵着找我下棋,真的很享受融入他们其中的感觉,很温暖,很幸福。但是当他们知道我是一名象棋大师的时候,他们那羡慕的眼神又告诉我了一切。于是,在社团招新日那天,我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学校棋协,为了他们,我准备大干一场了。
在棋盘上,下每步棋之前,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人生也是这样,每当你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就必须先为自己的旅程定下一个目的地。这次我决定先从棋协内部改革入手,大胆地提出了“321规划”。所谓“321规划”,最重要的还是那个“1”,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目标,一个远大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努力将中国象棋进入大学的选修课程。
当然,定下这个目标的过程也是充满了波折。一开始,我总是以为多搞搞活动,多发动发动同学,就可以达到发扬国粹的效果。但是,渐渐的,我发现,我的想法错了。因为,每次搞活动,参与进来的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活动搞来搞去,受益的还是那么一小部分人。于是,我渐渐改进着自己,努力寻求着新的方法。这个时候,我发现了选修课。当这个想法逐渐趋于完善的时候,我也开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首先,我决定先策划几次大型活动,把学校内的棋术氛围活跃起来。2006年12月3日,经过各方的努力和学校的大力支持,我在大学策划的首次活动--首届“学府杯”武汉理工大学VS武汉大学中国象棋擂台赛成功在武汉理工大学拉开了序幕。与众不同的比赛模式吸引了各界的关注,武汉多家媒体对赛事进行了跟踪报道,象棋这一国粹在两校之间成为了一座交流的桥梁。当然,仅仅这次活动并不够。如果真正想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还需要更加激烈的对抗赛制,我想到了象甲联赛。有了想法就要敢于去做,经过半年辛苦的准备,2007年3月24日,武汉理工大学首届“理工杯”中国象棋十院联赛在学校的支持下隆重拉开了序幕。在开幕式上,我也为充满希望的联赛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同时与100人对弈的车轮大战”,之所以选择100人,因为我希望联赛能像100这个数字一样,代表着永恒。接着,2007年10月20日,第二届“学府杯”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象棋三校擂台赛隆重开幕,在开幕式上柳老师为在场的400余名理工大师生做了一场生动的“棋如人生”讲座。CCTV-5.武汉五台.长江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本届大赛做了跟踪报道。活动产生的影响力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象棋这块文化瑰宝,正在大学的校园里逐渐散发着自己的独特魅力.而此时的我,对于象棋在大学内发展的前景,信心百倍。
现在我读大三,我还可以在青青校园里为我的梦想奋斗几年。象棋在大学校园里发展的路还很长,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不管能否成功实现我的梦想,我都会拼尽全力,做到最好。下一步,也许会更艰难。下一步,也许会更累。下一步,也许会遭遇更多风雨。但是,我不怕,因为我知道,抬起头,天空就会亮起来,拥有了目标,也就拥有了希望,而大学,就是中国象棋希望升起的地方。
现在的我,很幸福,很有动力。下棋方面,在近几年的比赛中,我一直在处于上升阶段,在去年年底结束的全国大师赛上,我第一次冲进了前10.湖北队在全国联赛中的表现非常强劲,正在象甲的大舞台上上演着属于我们的Show time.我的盲棋水平也在我的不断尝试下继续进步,在最近进行的两次1对15的盲棋表演中我都获得了成功。在属于自己的棋路上,我正在稳步的前进着。学习方面,虽然自己的学习观念并不是很强,而且我经常请假出去比赛耽误了很多课程,但是我已经认识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现在的我经常在空余时间去教室里的自习,甚至有时看书看的忘记了时间。这种学习的感觉真的很好。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就能跟上大家的脚步,这不是问题。每天,我都会幸福的睡去,微笑着醒来。
美好的未来等着我们来创造,加油!
总是提醒自己,Action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words.因为我坚信: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只有不想办事情的人。
上一篇: 南策文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下一篇: 陈全国校友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