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退涌更高
――回望潮汕商船学校
解放初,家住瑞平路口,马路的斜对面,是商船学校(坊间称商船)。因父亲在商船兼课(时任汕头港引航员),孩童的我,时常溜进学校,与商船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玩耍。在一片树木、荒草之下,一侧是一座两层的楼房和几间平房教室,另一侧是一口不小的池塘。这就是童年脑海中的商船学校。
长大参加工作,许是缘分,有机会与一批老商船生共事。一些甚至成为几十年的老朋友。每每谈及商船,都有一股难以割舍的情怀,情动之下,有了如下记实.
抗战胜利,爱国人士黄绪虞先生(普宁人、曾任国民党海军少将),抱着振兴中华海运事业的愿望,用他的影响力,奔走呼吁,一所由省文教厅批准的航海学校,终于在1945年11月11日开学。定名“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初创,借友联中学校舍,隔年,迁民权路32号(瑞平路与民权路拐角)。首任校长黄宗德(黄绪虞之侄),毕业于青岛海军学校轮机系、任过数艘军舰轮机长。
学校学制三年,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校服是国际海员服,冬天黑色,夏天白色。在当时严厉的校风之下,学生们心怀美好,准备献身祖国的海运事业。据老校友陈长风、叶清泉、陈建修等追忆,教导他们的,都是有名望的老师。航海科的徐沛主任(浙江人、曾任船长);黄文田老师(潮安人、曾任国民党粤桂江防司令、时任汕头港引航员);沈饶生老师(饶平人、担任多年海轮船长、时任汕头港引水业务所主任兼引航员)。黄文田老师讲课一丝不苟,他常说:一个航海人要养成精细的习惯和果断的性格。沈饶生老师利用职务之便,经常带领我们参观来港的商船军舰。徐沛主任平易近人,他常说:一个航海人要有乐观的性格和健康的身体。学习课程如《天文航海》、《地文航海》、《船艺学》、《弧三角》、《微积分》都是英文原版。
在那苦难的时代,商船生按人头有49斤粟的口粮,免交学费,报考学生趋之若鹜。考生大部分来自潮汕贫困的农村,不少人还是自带干粮,徒步几十里来汕参考。因此,得以入学的学生,倍加珍惜,心怀抱负,发奋学习。
1948年冬,政局动荡,商船第一届驾驶班23位同学毕业,学校无法分配就业。同学们很是茫然。当时,金山中学进步学生经常到商船串联,传递解放区消息,传送进步刊物。进步学生暗中串联,先后有17名热血青年投奔革命。一些北上受阻,在地下组织的指引下进入南方大学读书,不少人在日后,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成长为海军高级业务骨干、港航部门的领导干部。一些同学则就近参加了大北山的闽粤贑边纵二支队。以驾驶3班为例,就有8位同学参加了革命。汕头解放,随大军入城的商船校友,是接管汕头港的主力,他们在公用接管部军事代表林西园的率领下,顺利地接管了航政局、招商局和引水所。与母校的航海老师黄文田、沈饶生胜利重逢。翌年,进驻航政局的商船生陈长风、陈建修等6人,又与水雷专家黄文田、技术代表沈饶生一道,参加了震动东南沿海、命悬一线的汕头港扫除水雷反封锁大行动。
汕头解放,市军管会接管了“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易名“广东潮汕高级商船技术学校”,派沈思明、方汝明主持校务。在师生们的努力下。使面临崩溃的商船得以新生。
解放后的商船学校,开始招收工会、农会推荐生,确定以培养高级航运技术人才为目的教育方向。其中最大的一个亮点是招收女生,从1950年驾驶第七届到第十三届,连续几年招收驾驶专业的女生。及后,陆续毕业的30多位女生,大部分分配到长江客货轮上,这就是新中国航运史上第一批女驾驶员的由来。她们给长江航运带来了无限生机,带来了欢声笑语;也在滔滔长江,洒下了她们的汗水和泪水。这批女生,艰难地战斗在长江天堑,历经长江险滩恶浪的摔打,成为当时女性的典范。女驾驶员罗烈芳,50年代曾代表中国女性出席世界妇女女工大会;石若仪和黄式玟是长江两位新中国培养的女船长。50、60年代,石若仪在中央专用“江峡”轮工作时,毛主席曾在船上三次亲切接见了她。黄式玟在船上从三副至船长连续干了30年,她是长江上海至重庆全线的女领航员。还有汕头女引航员李正容的事迹,曾五次上中央电视台。她们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女高级船员。50年代电影《乘风破浪》就是以她们为原型。这批商船培养出来的女生,无论是辉煌的还是默默无闻的,都曾经是新中国妇女解放历史舞台上一道绚丽的彩虹。
解放初期,中国沿海被封锁,海运事业停滯,在此背景下, 1953年3月,上级决定,原潮汕商船学校由长江航务局接管,易名《长江航务学校》。1955年迁址武汉,又改名《交通部武汉河运学校》。转为以培养内河船员为办学目标。从驾驶八班和轮机1班以下各毕业班便陆续被分配到长江及各内河工作。至此,商船学校在潮汕大地华丽谢幕。在汕十年,共毕业驾驶13个班、轮机5个班、乘务一个班,培养航运专才约620名。他(她)们分布于长江全线(200多名)、珠江和各沿海口岸、海军部队,也有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的,终身奉献于祖国的航运事业,并且多有建树。女生耀眼,男生更不落后。先后走出了葛洲坝党委书记许汉昭、重庆长航公司党委书记袁奕尧、长江航政局局长黄建平、海洋局南海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马应良、海洋局青岛分局副总工程师、潮汐专家王志成、长江三峡险恶河段奉节航道段、著名段长陈慕成、参加长江建坝工程专家组科研工作贡献突出的林木基;汕头港知名引航员余世鹏(全国劳模)、李正容夫妇;海军初创的潜艇支队首任航海业务长、东海舰队航海业务长李相勋和数名海军部队的师级干部及舰艇学院教授;以及大批港航部门的工作骨干。更多的是默默奉献于各自岗位的商船生们。历史的原因,商船毕业生没法分配到海船工作,没能实现办学的初衷,给校友们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从1945年11月11日创办,至1955年3月迁武汉,在汕头停留短短十年,为国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才,其星光闪耀大江南北。她就像转瞬哗哗而退的潮水,但她的回涌却一浪更比一浪高,这就是商船学校,一所潮汕历史永远不应该忘记的航海专科学校。
(本文刊于2013年1月《潮汕史学》总29期。)
上一篇: 在泰国动乱中,感谢校友们对我们安全的关怀
下一篇: 寄语母校:“母校,您永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