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泽炎:诠释水上“国门第一形象”

【人物名片】姚泽炎:男,现年47岁,中共党员,长江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的一级引航员。1985年毕业于武汉河运专科学校(现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海港引航专业,二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一线引航工作。共引领来自60多个国家的船舶5000多艘次,其中特殊困难船舶800多艘次,引航里程60万公里,引领船舶总吨位5000多万吨,连续二十年安全无事故,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并于2001年获得“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2年、2004年连续两次获得“十佳长江引航员”称号,2004年获得长江海事局重奖,2005年获得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光荣称号,200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授予郑和航海贡献奖——“杰出船员奖”, 为地方经济和长江引航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新华社武汉2011年10月11日电(记者江时强 詹国强 田建军)“左满舵、慢车、微速进、停车、航向165……”江苏南通江面上,长江引航员姚泽炎发出一连串指令,引领着马来西亚4万吨级的“莫特拉”号巨轮左闪右躲,穿越如“过江之鲫”般的船阵……
这是2010年夏末记者亲历的场景。冒着40摄氏度高温,记者随长江海事局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高级引航员姚泽炎执行了一次印象深刻的引航任务。2个多小时后,载有1.5万吨乙醇的巨轮稳稳停在南通江海油库码头。紧张的印度籍船长高伊莫激动地竖起拇指:“技术太精湛了,佩服!”
在世界最复杂的航区引航25年,年均工作340多天,日均工作10多小时,安全引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轮6000多艘次进江出海,航程63万公里。姚泽炎用高超的驾引技术,诠释着水上“国门第一形象”。
精湛技艺让外籍船长赞叹
姚泽炎1985年毕业于武汉河运专科学校海港引航专业,因长期在水上经受风吹日晒雨淋,面庞黝黑而两鬓泛白。讲起引航,平时少言的他侃侃而谈。
长江引航中心主任汪吉发介绍,外轮进出中国港口,因为国家主权及安全因素,必须实施强制引航,引航员被称为船长的“船长”。姚泽炎就是中国1688名引航员中的杰出代表。
长江江苏段是世界上通航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平均每分钟船舶流量3.5艘次,进江外轮日均超过百艘次。险象环生的通航形势往往让外籍船长“望而却步”。
姚泽炎第一次走上外轮驾驶台,因不会调试船上的新型雷达而受到希腊船长的嘲弄。他倍感屈辱,发誓要成为一流的引航专家。于是他如饥似渴钻研各类船舶的先进仪器和驾引技术,每遇到新式的雷达、GPS等现代设备,总要向船长求教,回家反复揣摩。
他的引航技术日臻精湛,无数次让外轮转危为安。2003年4月10日,登上161米长的巴拿马籍“隆福”轮,看到这艘有三十年船龄的老旧巨轮,姚泽炎要求事先备好双锚以备不测。当船行至上海宝山北水道73号浮标时,全船突然停电,船失控了!此时航道狭窄,两边是浅滩,航速22公里/小时,四周船舶密集,外籍船长惊惶失措。姚泽炎迅速让船员紧急抛下双锚,制动,减速,迅速稳住船体,由于节省了从生活区跑到船头备锚的宝贵的5分钟,避免了一起船毁人亡的惨剧,一身冷汗的外籍船长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姚泽炎负责引航的长江吴淞口到南京段全长300多公里,地形复杂,潮汐多变。他刻苦钻研驾引、心理、水文、气象、英语等知识,创出“6321引航操作法”等多项技术,屡次避免灾难性事故发生;采集并牢记沿线的潮汐、气象、航道、水流、码头等数据数千个,南通引航站站长葛剑平说他是“活海图”;记录的航海日记堆起来有一米多高,成了长江引航的“百科全书”。
引航员王强评价说,姚泽炎的引航技术“炉火纯青、人船合一”,他能准确判定船位,会船、追越时间甚至精确到每一分钟。
不辱使命时刻维护祖国尊严
引航员是迎送外轮进出中国港口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中国人,因此被称为“国门第一形象”。在外轮这个“浮动的异国国土”上,姚泽炎充当着“形象大使”。
上船作业前,他总将引航制服和头发弄得整整齐齐;进入外轮生活区和驾驶室,脱下手套以免弄脏扶梯和门把手;在外籍驾驶员、舵工完成口令后向对方说“谢谢”。徒弟方剑波说,姚师傅经常告诫他们登上外轮要“入乡随俗”,如上俄罗斯船,进餐前要将外套挂在餐厅外;上韩国船,必须赤脚踏在地板上,即便天再冷也要如此……
涉及到国家主权等原则性问题,姚泽炎决不妥协。2008年11月8日,他为希腊籍“山姆友好号”轮引航,看到主桅杆居然没按国际规则悬挂中国国旗和引航旗。经姚泽炎的交涉,外籍船长终于将旗升起。
姚泽炎的引航背包里,总装着一面五星红旗,无数次引航中,看到外轮上中国国旗褪色或破损,他都要求船方换上崭新的旗帜。2008年11月29日,老姚在上海宝山登上一艘驶向南通的意大利籍“格雷”号散货船,发现主桅杆上五星红旗已经褪色并撕裂,他立马要求外籍船长更换,船长虽然应允,却没有备用的五星红旗。当老姚从包里取出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后,惊愕的船长破例亲自将这面红旗升上了桅杆。
发展“大船经济”的可靠“图章”
“把世界引进长江,把长江引向世界。”这是长江引航中心的宗旨。“姚泽炎竭诚服务,把奉献当快乐,已成为长江引航业的标杆。”引航中心党委书记沈祥法说。
2001年2月22日,姚泽炎执行任务时摔成了膑骨骨裂,为避免调换引航员耽误船期,他强忍剧痛,默默地把韩国籍“安克丸”轮从太仓港引出长江,又将巴拿马籍“希望艾斯”轮从上海引至南通,耽误20多小时最后被迫住院治疗。面对妻子的责怪,他说:“两艘巨轮耽搁一天船期费就要10万美金,何况码头商还在等货啊!”
为外轮着想,姚泽炎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的次数已数不清,长江引航中心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老姚已为中外港航企业创造收益、避免损失上亿元。
目前长江上最宽、最长、最高、吃水最深、吨位最大的船舶引航纪录,都是姚泽炎创造的,他成了沿江发展“大船经济”的一枚可靠“图章”。南通港口集团党委书记徐惠香说,但凡新造大船试航、修理巨轮出海、大吃水巨轮进港、专用航道开辟、新建码头论证等,都要请姚泽炎参与论证和操作,他从不推辞。“姚泽炎说行,我们才能放心!”
姚泽炎在业内被称为金牌引航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长江黄金水道服务标兵、全国十佳引航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长江海事局局长王茹军说,姚泽炎25年如一日敬业、进取、奉献的作风,正成为长江全线航运人创先争优的“精神引擎”。
上一篇: 黄松:东风猛士总设计师
下一篇: 楼丹平:执着追求 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