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凌: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物档案]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年销售6亿元、纳税2000多万元的高新科技企业,她有46项专利,在美国有一个95名员工的工厂。她始终谋求“创新汽车配件、提升整车水平”,从而“让更多人受益于发展的汽车科技”。代表作“胎压监测系统”让驾驶员随时知道各个轮胎的气压值,避免低压行驶,从而避免爆胎事故,还能减少油耗、节约轮胎。
乍一听,这并不稀奇,但其实还是很有特点的,因为这里有一群武汉理工大学的校友。保隆董事长陈洪凌是我校经济学院94届毕业生,总裁张祖秋、外销总经理冯美来、内销总经理江昌雄、董事会秘书尹术飞等高管也都是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中,则有更多校友在担任要职。
早在1997年,这些武汉理工的学子们利用大学所学的先进思想,第一时间学习并使用互联网,发现了巨大商机,联系到了信息同样闭塞的拉美和东欧等国家,赢得了可观的业务,一年时间赚了100万,上海媒体竞相传说这充满了高科技气息的第一桶金。 之后他们又率先以民营企业身份参加各种国际汽车展览会,与老外“面对面”,获得先机。
再后来,又率先到市场中做销售,在外国建立销售公司,加拿大、罗马尼亚、匈牙利、德国、捷克、波兰,再次巩固先机。
2005年,保隆牵头以35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有百年生产历史的DILL公司,首次在西方国家涉足研发和生产,在汽配行业引起不小的震动。
每一步都走在同行前面,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为保隆带来了滚滚定单,十年中,每年的销售增长都在50%以上。
在科技方面,保隆团队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成功地用三元乙丙橡胶取代纯天然胶生产轮胎气门嘴,极大地提高了抗臭氧性能。并研发全自动装芯机、智能测气机、自动配料系统提升一致性和可靠度。
当同行业还在用铅合金生产车轮平衡块时,保隆团队已经从欧洲越来越严的环保立法中嗅到了商机,提前3年率先研发用锌合金或钢材料取代铅合金生产平衡块,为社会提供环保产品,为自己播下发展种子。
当还只有高级跑车和改装车使用不锈钢排气管时,保隆团队就敏感地意识到它可以在低成本供应前提下在中高档轿车中普遍使用。保隆开始研发304不锈钢、碳纤维代替传统不锈铁并获得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抗腐蚀性能,也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美观度。
在了解到30%的汽车事故源自轮胎爆胎之后,保隆团队认识到轮胎气压的重要性,他们于2002年起投入巨资研究、试制、验证、试用,6年耗资3000多万元,在取得完全可靠的产品的同时,又一次为自己种下发展的种子。
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公司最终都得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业绩。
这一队出自武汉理工大学不论在校学得多少知识、自身天资如何聪颖,使用之时必然都有所局限。因为市场在发展、管理无止境。
尽管如今,保隆的气门嘴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排气尾管市场份额排名全球前三位、胎压监测系统已经开始获得原配业务,然而,在市场大潮和经济大环境中,她依然弱小。她盼望广大校友的支持和帮助!
尤其是今年(2008年),与众多的的中小企业一样,保隆也经历着原材料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下降,成本激增,回款周期延长等等困难,企业资金链绷紧,盈利能力遭受考验,那我们的校友团队是怎样处理的呢?
第一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品质为后盾,对外涨价。
第二是依靠多年积累的团队形象,得到当地政界、金融界的帮助,融通资金,后顾无忧。
第三是依靠校友网络,加大中国区销售,增加人民币业务的比重。
8月20日晚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6:30档“振奋精神、创新突破”系列专题中播出了题为“着眼内部挖潜,提升产品能级——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管齐下,共渡难关”的报道。《新民晚报》头版、《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进行了专题报道。2008年8月26日公司领导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俞正声书记的亲切接见。在这些会见中,保隆公司领导提到,尽管非常困难,但保隆采取了一些措施,见了一些成效,相信能渡过难关,迎来更大胜利。
创业不易,团队创业更不易。
从保隆这个例子来看,一个校友团队、在一个熟悉学科创业要容易一些。
愿更多校友加入保隆持续的再创业过程、或者帮扶这批年轻人一把,以成就他们“让更多人受益于发展的汽车科技”这个终极目标。
上一篇: 刘伟:中国重汽产品自主创新的带头人
下一篇: 不断超越自我的许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