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中国重汽产品自主创新的带头人
勇挑重担 负重于身
1987年,刘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主修内燃机专业,1991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国重汽技术中心,从事发动机检测工作。由于工作出色,1997年被提拔为技术中心发动机试验室科长,2001年起任检测中心主任,2003年被任命为技术中心主任。短短十二年的时间,刘伟从一名普通的发动机实验员成长为国家级大型企业技术中心的“掌舵人”,许多人认为刘伟是幸运的,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背后所付出的汗水与心血呢?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十几年来,刘伟在中国重汽这块心爱的热土上,用智慧和汗水,用忠诚和执着,在浪尖上挑战激流,在逆境中创造奇迹,在成功中书写辉煌,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壮歌……
年轻的发动机专家
1991年大学毕业后,刘伟被分配到技术中心从事发动机试验、检测工作。他凭借所学之长,在斯太尔发动机的国产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性能研究和相关的试验,加快了发动机的国产化进程。他刻苦好学,工作之余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不断充实自己,很快成长为汽车发动机专业的技术骨干。1993年他参与了中国重汽发动机试验室引进的奥地利AVL公司发动机试验台及排放测试系统的安装调试,虚心向参加过国外培训的同志及外国专家学习试验台的使用操作,并成为试验台的主要操作者。1995年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由原机械部组织在技术中心发动机试验室进行的全国车用柴油机排放普测工作。本次普测工作共测试17个厂家,历时一年,这次全国唯一的一次大面积车用柴油机排放测试工作,使他积累了大量的柴油机排放测试的经验,成长为发动机行业的专家。
在担任发动机试验室科长和检测中心主任期间,刘伟十分注重试验室的建设和检测能力的提高。他负责引进了奥地利AVL公司进口排放测试设备,使重汽的发动机试验室拥有了价值超过4千万元的国际、国内先进的检测设备,可以完全按照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等排放法规进行发动机及其附件的性能、可靠性、噪声等排放项目的检测,增强完善了发动机试验室的检测能力。使之在国内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被国家环保总局指定为国家机动车排放检测山东省唯一定点单位。他在加强试验室建设的同时,还主持完成了中国重汽公司斯太尔WD615.61/64/67/68所有机型的发动机排放达标的开发、试验工作,该项工作直接影响到重汽产品能否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若不达标,将不得生产、销售。他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牺牲了休息天、节假日,连续加班,历时7个月使所有机型的发动机排放均达到国家强制要求的EUROⅠ排放限值,有些机型达到EUROⅡ标准。
在刘伟的带领下,检测中心发动机试验室以其出色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不仅受到中国重汽配套厂家的认可,还赢得了国(省)内发动机用户的好评和同行的尊重。目前国内很多的的柴油机生产厂都愿意到该实验室进行检测,其中像BENZ、MAN、IVECO、丰田、现代、日产柴等国际知名品牌发动机的部分试验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为行业和社会创造了极大的财富和价值。
刘伟作为汽车发动机行业的专家,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1996年开始,受原机械部汽车司委托,刘伟参与了制订我国第一个控制柴油机尾气排放国家标准的工作。由于我国发动机排放控制工作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为此他翻阅了大量的国外标准和法规资料,查找国内历年各类型号的柴油机试验数据并认真进行研究探讨,终于在1999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用于柴油机工况法排放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7691-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限值及测试方法》,并在全国强制实施。作为主要执笔者,刘伟又在2001年受国家环保总局及技术监督局委托,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版国家排放标准。标准的制订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受到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好评和认可。在完成欧Ⅰ、欧Ⅱ标准修订工作后,国家欧Ⅲ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用车标准的制订工作又落到了他的肩上。2000年受山东省环保局及技术监督局委托,刘伟完成了山东省地方排放7个标准的制订,为我国控制机动车排放做出了贡献,被国家机械局聘请为中国参加联合国组织的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污染及能源专家工作组(Wp29/GRPE)的常任专家,2004年又被国家环保总局聘请为机动车污染防治专家委员会专家,2005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聘请为重型汽车环保专家委员会专家,2005年10月刘伟被国家质检总局聘为“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缺陷调查与鉴定”专家。另外,2005年刘伟还主持编写了山东省“十一五”高新技术项目立项申报8项;编写了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岗位设置申请,并获得省政府批准;完成省级鉴定项目16项技术文件编写,并通过省级鉴定。
认真负责求进取 改革创新创伟业
每个人都有青春,但是,只有伴随着理想、追求、奋斗的青春,才会充满光彩,才无愧无悔。刘伟正是用自己的实践,向人们证明这一点。
2003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刘伟被任命为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的“掌门人”,有人对刘伟抱有很大的期望,有人对如此年轻领导的能力持怀疑态度,面对这一切,刘伟暗下决心:“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3年过去了,事实胜于雄辩,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在刘伟的带领下,技术中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到产品检测试验、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处处都在向人们证明:刘伟绝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企业领导人!
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是国家级技术中心,是中国重汽技术创新基地,是发挥重汽产品“重”“特”优势的排头兵,肩负着巩固和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任。刘伟从担任技术中心主任的那一天起,就表现出过人的管理才能和勇敢的开拓精神。他刻苦钻研有关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一手抓重汽的新产品开发,一手抓中心的内部管理,两手抓、两手硬,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产品开发中始终坚持集团公司制定的“三个坚定不移,四个产品平台”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在他的带领组织下,中国重汽已实现产品的结构性调整,形成了产品的“四个平台”,使中国重汽的产品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2004年HOWO7系列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新一代重卡的成功推出,显示出中国重汽技术创新的巨大实力,为中国重汽再次步入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进一步奠定了中国重汽在中国重型车技术领头羊的位置。
2005年以来,在刘伟的带领下,技术中心以完善HOWO7系列产品型谱和“质量提升、打造百车精品”为重点工作,完善开发设计了HOWO8系列产品,目前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投放市场。与此同时,完善拓展了HOWO7系列产品型谱,该系列产品2005年以来已上公告160余个车型。
刘伟在抓好产品开发的同时,十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刘伟的领导下,技术中心2003年共申报专利190项,实现了“两天申报一项专利”的目标;2004年共完成专利申报150项; 2005年共申报专利153项。中国重汽也因此荣获山东省和济南市2004年度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企业专利工作先进单位,同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定为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试点单位。
技术中心设计的“重型汽车驾驶室”、“重型汽车双联桥”两项专利荣获2003年中国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这是国家专利方面的最高奖项。“粉粒物料运输汽车列车”专利获得“山东省十大专利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凭借优良的工作业绩,技术中心被评为2004年度“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2004年8月,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3年评价结果中,技术中心在301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中,由上年度的第175名跃居第33位,在所有汽车企业当中位列第二。
自主创新成就辉煌业绩 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
在刘伟的带领下,技术中心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工作思路,作为集团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基地,为巩固和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伟始终坚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主线,全力推进和实施集团公司技术领先战略,积极组织开展“打造百车精品”活动,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提高集团公司企业竞争实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5年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集团公司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对技术开发和创新基地的技术中心提出了挑战和考验。刘伟带领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团结一致,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作,以HOWO-8系列开发和HOWO-7系列精品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产品平台结构,实现了产品的上下延伸和技术提升,HOWO系列闪亮登场,创造了当年投产当年产销突破1万辆的奇迹;黄河少帅系列型谱得到进一步完善,黄河王子系列逐步得到市场认同,产销量大幅度增长;技术领先战略方面实现一系列突破,为2006年销售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产品提供了技术保证。
刘伟非常重视产品试制和试装验证工作,下大力气抓好工艺和生产准备管理。2005年,以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服务于生产、解决协调生产现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以斯太尔王(T)、HOWO(T)项目为突破口,围绕HOWO系列整车及桥产品的生产准备及质量攻关。为不断提高产品的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设计和整改工作量已经超负荷的情况下,仍坚持从产品和工艺部门抽调大量人力,配备专用车辆为生产一线协助解决装车问题,装车服务已形成程序化和制度化,受到生产一线职工的好评。
刘伟高度重视新产品验证和配套检测工作,重视发挥部门作用,大力开拓外委检测市场,扩大资质许可范围,完善试验检测手段,提高了试验和验证的综合能力。坚定不移实施低成本战略,目标分解,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对有效降低成本项目实行奖励,将“降成本、高质量、做精品”原则贯穿于各项技术性开发工作中,取得有效成绩。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产品开发手段,不断改造和提升技术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兴衰、职工的生存紧密相连时,他就会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使他产生创造的激情,锐意进取的勇气和成就事业的动力。
刘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十分注重“以人为本”,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从严、求精、务实、高效”的八字方针,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及时调整了技术部门的机构设置,使分工更合理,责任更明确;建立健全了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更规范化。2005年初,因工作需要,刘伟对技术中心的管理服务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进行了调整充实,新增ERP项目组,专项负责集团公司销车货款一线通和服务备件一线通的开发和运行维护工作。按照集团公司部署,刘伟组建了技术开发部,并亲自主持开发“中国重汽”牌发动机工作,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
刘伟在上任之初就对技术中心的工资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发挥员工潜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使员工的个人收入与岗位绩效和公司的效益挂钩,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引导员工关心自己的工作业绩、关心公司的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刘伟对各项重点工作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专项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单位、主要责任人,明确了工作进度和考核要求,使计划检查、考核、奖罚等各项环节的管理更规范化。使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真正成为实施人才开发战略、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推动力。
刘伟上任后,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加速人才培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搭建使科技人员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立功竞赛活动和企业文化推进活动,营造了争先创优、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使技术中心逐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为保证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全面完成和全面实现集团公司的各项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技术中心涌现一批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优秀科技人员,先后荣获省、市、公司级集体荣誉10余项,先进个人20余人。刘伟本人也先后荣获“重汽青年科技专家”、“重汽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重汽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充分展示了一位青年高级知识分子的才华。
事业就是生命
把工作作为第一需要,把生命倾注于事业,这句话在刘伟身上体现得最为准确。刘伟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事业上,从不把家庭和个人的私事放在心上。孩子、妻子、父亲,他都没有时间照顾,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他尽得太少,他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他心爱的重汽事业。
生活中的刘伟非常谦虚,平易近人。面对取得的骄人成绩,他总是把功劳归功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尽管工作异常繁忙,他还是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多读些书,时刻不忘为自己“充电”。2005年,刘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东大学在职MBA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优秀管理者博学与好学的风采。
刘伟作为中国重汽产品自主创新的带头人,全面挑起产品开发的重担,在重型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他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抓改革,促发展,抓管理,增效益,为重汽产品抢占技术制高点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
上一篇: 陈蕾:她为“水立方”注入生命
下一篇: 陈洪凌: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