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社合处
  • 网站首页
  • 校友会概况
    1. 校友会简介
    2. 校友会章程
    3. 规章制度
    4.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1. 母校要闻
    2. 总会动态
    3. 地方动态
    4. 学院动态
    5. 通知公告
    6. 校友之光
  • 校友组织
    1. 校友总会
    2. 地方校友会
    3. 学院校友会
    4. 行业校友会
    5. 同趣校友组织
  • 校友服务
  • 校友活动
    1. 活动集锦
  • 校友之窗
    1. 武理友彩
    2. 人物动态
    3. 校友撷英
    4. 武理友才
  • 校友捐赠
  • 网站首页
  • 校友会概况

    校友会简介

    校友会章程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总会动态

    地方动态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校友之光

  • 校友组织

    校友总会

    地方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行业校友会

    同趣校友组织

  • 校友服务
  • 校友活动

    活动集锦

  • 校友之窗

    武理友彩

    人物动态

    校友撷英

    武理友才

  • 校友捐赠
校友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撷英

李叶青:激情成就梦想

发布时间 : 2020-06-11 阅读 : 1611

李叶青,1964年2月出生,管理学博士,正高职高级工程师。1984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水泥专业,1987年由武汉工业大学调入华新,1993年任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管企业发展与技改扩建工作。1999年任总经理,2004年开始任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书记。

李叶青先后兼任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水泥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建材局硅酸盐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等。

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建材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水泥协会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设备工作者"、"国家'九五'攻关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建材行业改革开放30周年代表人物"、"'和谐中国'2008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企业家)"、"湖北省'八五'重点建设标兵"、"湖北省经济十大风云人物"、"湖北省优秀企业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湖北省依靠职工办企业优秀经营管理者"等,并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全国第六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07年,是我国水泥工业的摇篮,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华新在业内的影响力跌落到历史低谷。

重振昔日辉煌,成了几代华新人心中的一个梦。

1999年,年仅35岁的李叶青成为华新的掌舵人。近十年来,这位温文尔雅的博士企业家领衔,发动了一轮波澜壮阔的"V"型反转行情,将百年老厂从"垂暮边缘"拯救过来,让她重新焕发了青春,创造了被业内外广泛赞誉的"华新模式",成为国有企业抓改革、谋发展、铸辉煌的典型范例。

以科学的决策理性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1999年12月,李叶青就任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在理性地分析了中国和世界水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后,身为管理学博士及水泥工艺专家的李叶青依据 "低能耗、高环保、高技术、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令业内外瞩目的"十字型"发展战略:以武汉为中心,沿长江黄金水道向西南和东南延伸,沿京广线南北发展。

在李叶青的领导下,华新发起了激情四射的"新世纪攻势":几年间,在全国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州、县建设水泥生产基地。截止到2008年底,公司年水泥生产能力4200万吨、商品混凝土生产能力200万立方、水泥设备制造能力4万吨,环保水泥包装袋生产2亿只,形成了集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质量优势为一体的大型水泥集团,并仍将快速地向各地发展。

目前,华新东控武穴、阳新,南据赤壁,西守宜都、恩施,北坐襄樊,中督武汉,基本完成湖北省内布局。进而,东进江苏,南下湖南,西出川渝、云南、西藏,北上河南等等,改变了全国市场的格局。

以持续的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在李叶青的亲自指挥下,华新在项目建设中,把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创造了国内同行业中项目建设多项之最。

在此基础上,华新大力推进科技开发与创新,实现大型设备的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100%),逐渐形成了以XZ1000t/d、ES2000t/d、YD3500t/d、WX6000t/d为代表的具有华新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系列,享有水泥产品、窑、磨等多个技术专利,这在中国独一无二,进一步提升了华新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

1999年,李叶青兼任公司负责技术创新工作的技术中心主任,积极提倡与高校联姻,建立"湖北省博士后华新产业基地",并以市场为中心,建立了一套科技开发与市场销售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品开发模式。2000年至2008年间,华新通过自主开发,先后完成了59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21项。

以渐进式的改革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作为公司的掌舵人,李叶青提出了渐进式的改革思路, 10年时间,华新已逐步完成了由一个传统水泥厂向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化的企业集团的巨变。

1999年3月,华新在公司股权结构和融资渠道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变革和尝试:采取定向募集方式在国内首次引进战略投资者,向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厂商--瑞士豪西蒙公司发行7700万B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得到了明显的完善和提升。

接着,李叶青按照深化国企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改制工作。截止到2006年底,顺利完成集团单位"转让资产、转变身份、转换机制"的改制工作,理顺了集团与股份的关系,使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科学规范。

2008年,在李叶青的倡导下实施的一项名为"慧眼工程"产业信息化项目在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运行,该项目通过引进国际领先的SAP管理体系,对公司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及管理架构进行重新梳理、优化和一次全面升级,与国际化标准接轨。

以超前的气魄大力促进企业构建"两型"社会

"华新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企业要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这是李叶青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

近年来,华新以超前的气魄先后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线。2007年初,华新湖北黄石分公司投入近3000万元,对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两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进行了环保综合改造。数据显示,华新黄石分公司两台水泥窑的尾气排放浓度低于20毫克/标况立方米,大大优于国家新的排放标准,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

在扩张发展中,李叶青都要坚持每一新建项目的环保投入占总投资的8%,并积极推进华新在全国率先开展利用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作为水泥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应用(AFR),形成国内领先的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来消纳和处理整个社会其他工业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把水泥工业建设成绿色产业。

以高度的责任感肩负企业社会责任

近年来,在李叶青的倡导下,华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008年5月30日上午,华新在武汉公开发布了我国水泥行业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公开承诺公司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国有老企业4000余名富余人员问题,没有一个职工下岗,还吸纳和招聘新建分子公司所在地的社会就业人员近6000人,为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华新以回报社会为己任,展示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近几年来,公司就为新农村建设、希望小学、抗洪救灾、见义勇为、特困学生等捐款达2300余万元。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华新和合作伙伴豪瑞(Holcim)集团共向地震灾区捐款380余万元,并通过在四川地区投资建厂,为灾区重建家园作贡献。

2008年,在面临众多困难情况下,华新各项经济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30-75%的增长。百年企业焕发如此活力,这在中国是一个奇迹,但真正令业内外叹为观止的,是李叶青给我国建材行业创新发展所带来的"华新模式"。

2008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华新西藏项目变"输血"为"造血"的成功做法。

面对辉煌成就,李叶青没有陶醉,他所思考的,是如何让华新走向下一个百年。

这也是所有华新人的梦想。

上一篇: 严林妹:开路先锋“不走平常路”

下一篇: 张国良:碳纤维“中国造”梦想成真

武汉理工大学 社会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教育发展基金会 行业理事会 档案馆 继续教育学院 招生网 研究生院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友情链接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社会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行业理事会
  • 档案馆
  • 继续教育学院
  • 招生网
  • 研究生院
  •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校友服务小程序
校友会公众号
基金会公众号
地址: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西院第二行政楼 邮编:430070 电话:027-87651507 邮编:whutxyh@whut.edu.cn
Copyright © 2019-2020 武汉理工大学 | 鄂ICP备05003336号-1 | 技术支持:智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