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社合处
  • 网站首页
  • 校友会概况
    1. 校友会简介
    2. 校友会章程
    3. 规章制度
    4.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1. 母校要闻
    2. 总会动态
    3. 地方动态
    4. 学院动态
    5. 通知公告
    6. 校友之光
  • 校友组织
    1. 校友总会
    2. 地方校友会
    3. 学院校友会
    4. 行业校友会
    5. 同趣校友组织
  • 校友服务
  • 校友活动
    1. 活动集锦
  • 校友之窗
    1. 武理友彩
    2. 人物动态
    3. 校友撷英
    4. 武理友才
  • 校友捐赠
  • 网站首页
  • 校友会概况

    校友会简介

    校友会章程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总会动态

    地方动态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校友之光

  • 校友组织

    校友总会

    地方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行业校友会

    同趣校友组织

  • 校友服务
  • 校友活动

    活动集锦

  • 校友之窗

    武理友彩

    人物动态

    校友撷英

    武理友才

  • 校友捐赠
校友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撷英

赵辉:“牛”得精彩

发布时间 : 2020-06-11 阅读 : 3705

赵辉(右)与骨干交流训练体会

主人公小传 赵辉,2003年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入伍,现为广州军区某通信团营长。先后47次在军事比武中夺魁,3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被军区评为“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军事训练标兵”。

说起大学生干部赵辉,熟悉他的官兵都会竖起大拇指:牛!

他入伍仅8年,就从一名地方大学生干部成长为优秀带兵人、爱军精武标兵,并创造出一连串非凡业绩,其人其事无不令人感佩。

走近赵辉,记者发现,他之所以成为官兵眼中的“牛人”,除了所取得的那些不胜枚举的成绩和荣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身上有股埋头苦干不放弃的“牛劲”。

他是一头抗摔抗打的“牛”——

“牛劲”使在承受挫折上,用奋力前行的行动证明自己行

赵辉在军营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03年,怀揣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证书的赵辉来到了部队。严格的管理、全新的环境让他有点“水土不服”。想象中的军营和现实差别很大,这也令他感到有些失落。下连当兵3个月,他成天“熬日子”。连队安排站岗,他时常打瞌睡。干部批评他,他脖子一梗,几句话能把人气翻。渐渐地,战士们离他远了,他也离连队远了……

第一次参加5公里越野跑,他是全连的“老末”;走上装备车,复杂的操作让他手忙脚乱……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挣扎”,赵辉决心面对现实,从改变自我做起。为了闯过体能关,他每天在小腿上绑着2公斤重的沙袋跑步,小腿上的汗毛硬是给沙袋磨光;他还给自己规定每天完成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起立、引体向上、蛙跳各100次,经常肌肉酸痛下不了床……

看他如此“受罪”,有的过来人给他指路:地方大学生干部最适合搞政治工作,知识面宽,文字基础扎实,上手快,发展好。

是不是要转行?赵辉一度有些犹豫,但他很快对自己说:“我就不信这个邪,非要在军事岗位上干出个名堂来!”

立志不易,实施更难。他当排长,参加集团军通信尖子比武,装备操作被其他选手拉开一截;军事地形学,别的选手得90多分,他才得70多分……6个课目比下来,赵辉难过得头都抬不起来。
那几天,赵辉彻夜难眠。不少人都担心:他能经受起这次打击吗?

这年8月,一套新装备直接从火车站拉到了连队。团长专程赶到连队动员:“谁让它一个月后形成战斗力参加演习,团里为他记功!”

赵辉围着装备车转了又转。第二天,他主动请缨要求领衔攻关。

“这事非同小可,忘了上次比武的教训了?”有人给他提醒。他说,“没忘”。硬是咬牙坚持。

那些天,顶着南国的烈日,赵辉带着几名技术骨干一头钻进装备车。车内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干、干了湿……

苍天不负有心人!赵辉率领的攻关团队仅用3天就掌握了装备操作要领,7天就实现了新老装备综合组网,15天就组织战术应用,1个月后如期参加演习。

演习结束,一枚三等功奖章挂到了赵辉胸前!

抗摔抗打、奋力前行,让赵辉不断创造精彩:军区、集团军比武,个人5夺金牌;当营连主官,先后有33项训练成果被推广运用;领衔指挥通信模式改革攻关,受到总部、军区表彰……

他是一头不停啃食的“牛”——

“牛劲”使在刻苦钻研上,把学习当作一种生存方式

前年9月,团队参加一次演练。关键时刻,某新型装备发生故障,通信信号断断续续,谁也找不出原因。等厂家人员上门,显然来不及。一筹莫展之际,大家想到在外参加集训的赵辉。电话中,赵辉听完故障描述后得出结论:“问题不在硬件,重启软件系统,修改某参数。”问题迎刃而解。

营里官兵都感慨:“营长的这些本领,都是刻苦钻研学来的!”

这些年,为了胜任岗位需要,赵辉拜能者为师,把装备运用手册全找出来,一本一本地啃,白天练操作,晚上背理论,时常只睡三四个小时。

赵辉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在知识的原野上不停啃食,让科学知识尽快走向训练场,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

前年初,赵辉在一本学术刊物上看到一篇有关大地通信的研究文章。第二天,他就带着几名骨干上了训练场,对照刊物文章的描述,实验了大地通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测试出不同条件下的多组数据,并拿出相关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同年秋天演习,赵辉带领官兵执行抢修被炸通信线路任务。关键时刻,携带材料用完,仍有10余米通信线路没有抢通。官兵们不慌不忙,将断线两端稍加处理后接入地下,线路按时抢通。

说起赵辉的学习劲头,通信连班长张国宏感慨不已:去年5月15日,赵辉结婚办喜酒。头天晚上23时30分,张国宏下岗路过营部,看到赵辉为改进一项训法,还在钻研系统学知识。第二天,参加婚礼的人早早到了,可赵辉却迟迟未到,婚礼推迟了半个多小时。等他匆匆赶来时,身上还穿着迷彩服。

一天不学习,心里就发慌。赵辉说,这是他的生存方式。

他是一头不走老路的“牛”——

“牛劲”使在不断创新上,在敢于质疑独辟蹊径中追求卓越

2006年,广州军区举行军事训练大比武。

赛场上,貌不惊人的赵辉成为一匹“黑马”:体能综合第一、理论考核第一、装备应用第一、无线电微波接力专业第一。

“夺冠王”!赵辉声名鹊起。

不少人纳闷:他凭什么包揽4项第一?了解赵辉的官兵们说:科学独到的训练方法!

独辟蹊径,是赵辉在训练中的习惯。通信兵用的剥线器,部队沿用了几十年,可他偏偏自己设计。比武中,他使用自己革新的剥线器,剥线速度比使用传统工具的选手快10多倍。

如今,团里把他的这项革新成果用于训练,新战士几分钟就能掌握过去几个课时才能掌握的技能,沿用多年的传统操作方法从此退出训练场。

“兄弟单位在训练场训练,营长却把我们赶进教室。”不少人坦言,赵辉刚上任时,很多训练方法都让人不理解。一些连队干部找到赵辉:“营长,以前抓训练可不是这样,不少理论知识大纲没有要求掌握,再这样下去会耽误训练进程。”

赵辉回答:“磨刀不误砍柴工。”如今,原本训练成绩一般的二营突飞猛进,不仅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还在不久前的比武中一举夺得两面锦旗。

四级军士长李祥明告诉记者,跟着赵辉训练,最大的感受就是明白为什么这样训。

敢于质疑,不走老路,赵辉在训练创新上使出了“牛劲”:野外定点作业,他故意让通信车停靠在有辐射的高压电线附近;雷雨天气,他把官兵拉到生疏地形;收报员需要安静的环境,他却用录制的枪炮声故意干扰;抢通战损线路,他要求官兵模拟受伤条件下攀登……

深秋,广西某综合训练场,一场实兵演练指挥通信方式“大变脸”:过去,“中军帐”内仅卫星、接力、有线等各种电话就有十几部,型号各异,号码繁多,指挥不便。如今,一部电话就集成了所有手段,指挥员拿起电话就可以进行多种通信方式的指挥。

这项颇具创造性的革新成果,领衔者就是赵辉。

短评 找准建功立业的发力点

地方大学生干部都是带着对军营的满腔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开始自己军旅生涯的。如何才能让理想在军营“生根发芽”?赵辉的成长经历启示我们:要找准建功立业的发力点。

学会发力首先要找准发力点。俗话说:初生牛犊不畏虎。地方大学生干部初入军营,大都干劲十足。不怕没有劲,就怕劲用偏。如果把劲头用在钻牛角尖、顶牛抬杠和怨天尤人上,结果只会使军营之路越走越窄。像赵辉那样,将浑身“牛劲”用到火热的练兵场,用到新军事变革的广阔天地,用到主动适应环境提高能力素质,用到刻苦钻研不断创新上,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学会发力还要持久用力。树苗植根土壤,只有持续不断地汲取营养,永不停息地繁殖根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建功军营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少大学生干部初入军营时踌躇满志,可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后就往往陷入迷茫彷徨,有的甚至中途放弃。赵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持久用力,勇往直前。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牛劲”十足的赵辉,牛得执著、牛得可爱、牛得精彩。他的经历充分说明:军营是有志青年实现理想、茁壮成长的沃土。

(作者付文武 特约记者 张科进 李华敏 责任编辑 李景璇)

上一篇: 十七大代表-社区小总理王波

下一篇: 吴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武汉理工大学 社会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教育发展基金会 行业理事会 档案馆 继续教育学院 招生网 研究生院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友情链接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社会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行业理事会
  • 档案馆
  • 继续教育学院
  • 招生网
  • 研究生院
  •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校友服务小程序
校友会公众号
基金会公众号
地址: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西院第二行政楼 邮编:430070 电话:027-87651507 邮编:whutxyh@whut.edu.cn
Copyright © 2019-2020 武汉理工大学 | 鄂ICP备05003336号-1 | 技术支持:智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