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社合处
  • 网站首页
  • 校友会概况
    1. 校友会简介
    2. 校友会章程
    3. 规章制度
    4.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1. 母校要闻
    2. 总会动态
    3. 地方动态
    4. 学院动态
    5. 通知公告
    6. 校友之光
  • 校友组织
    1. 校友总会
    2. 地方校友会
    3. 学院校友会
    4. 行业校友会
    5. 同趣校友组织
  • 校友服务
  • 校友活动
    1. 活动集锦
  • 校友之窗
    1. 武理友彩
    2. 人物动态
    3. 校友撷英
    4. 武理友才
  • 校友捐赠
  • 网站首页
  • 校友会概况

    校友会简介

    校友会章程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总会动态

    地方动态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校友之光

  • 校友组织

    校友总会

    地方校友会

    学院校友会

    行业校友会

    同趣校友组织

  • 校友服务
  • 校友活动

    活动集锦

  • 校友之窗

    武理友彩

    人物动态

    校友撷英

    武理友才

  • 校友捐赠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母校要闻

王太平:银发丹心不改初衷 呕心沥血服务校友

发布时间 : 2016-01-18 阅读 : 1520

王太平,我校退休教师,现受聘担任汽车学院校友会常务副主任,负责毕业生与在校师生的联络交流工作。

他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好朋友,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是同事眼中“最佩服敬重的人”,退休后一番热忱投身校友事业,不图名不图利,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他是校友眼中的“王团长”,睿智风趣、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可亲可敬,双鬓泛白却还四处奔波。他说,“我是一名老汽车人,我的汽车梦就是要为振兴汽车工业培养更多的卓越汽车学子。”他年过六旬,住过院,化过疗,却从未放下对学生、对校友、对学校的爱,银发掩不住一片丹心,病魔打不垮满腔激情。

银发斑驳 丹心依旧

1976年,王太平从武汉工学院汽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从学生辅导员到汽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校工会副主席、理学院党委书记,不管身处哪个岗位,王太平最关心的都是学生。

“爱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相互间的感受。”同事这样评价他对学生的爱。

当年,他作为学生辅导员,所带学生中,有年龄最高相差16岁的、有学习跟不上想不开的、有要求进步未能如愿的等各种情况,王太平都耐心地以兄长式的陪伴、朋友式的劝导帮他们度过难关。寒冬腊月他为贫困的学生送去棉被,听说学生没钱买车票他立刻垫上自己的钱,他开口说话三句不离学生……几十年过去了,他当年所带的学生很多已成为社会的栋梁、时代的楷模。如“小巷总理” 王波、“全国劳模” 姚佐平、“汽车骄子”刘卫东等。

几十年师生情谊让王太平在退休后依旧放不下学生工作,当被邀请成为汽车学院校友会常驻人员之时,王太平毫不犹豫接受了邀请。他说:“有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当年所带学生的鼎力相助,有青年学生的充分信任,我也一定会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新的贡献。”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王太平的工作没有工资,完全属于公益性质,凭着对校友工作的激情和热爱,他没有半分退却。缺钱,他号召校友筹集活动经费;缺物,他和夫人商量后,用自己的积蓄购置了摄像机和照相机;缺人,他发挥学生工作专长,组建了一个学生助理团队。在他的号召与带领下,校友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对待工作,他满怀激情,忘我投入;对待校友,他充满热情,心怀感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知工科学生实践能力重要性的王太平,向学院领导提出组织开展“汽车校友万里行”活动,得到学院支持和广大校友的响应。在他的带领下,由老师、学生、校友代表组成访问团,走出校园,走近校友、走进企业。

“访问广东站时,我们两天走访了7家企业,几场报告会下来王老师嗓子都哑了,最后一天的联欢晚宴上,大家商量播放视频减轻老师负担,可老师说大家一路走来十分不易,还是坚持上台演说,当晚回来就完全说不出话了。”王太平的学生助理张斌韬回忆道。

汽车学院校友会办公室学生助理张文平印象最深的是:访问深圳站的一个晚上,王太平的217房,校友们簇拥着王老师,热情地询问着,热烈地讨论着,他们或挤着沙发,或坐在桌上,或席地而坐,十来平的小房间硬是挤了三十多个校友。

王太平的付出和努力得到校友们的认同。“走访企业时,很多校友见到王老师,二话不说,直接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杰出校友纷纷向访问团成员表示,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争取为母校的发展做贡献,为学弟学妹的成长创条件。

王太平深知,对待校友,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为了惠及更多师生,王太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邀请校友回母校聚会,弘扬并发展“汽车文化”。他把学校的发展变化用短信、邮件、QQ、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方式在校友中广泛宣传,为返校的校友建立老年义务校园导游团队。正是在这种深厚校友情的感召下,一批杰出校友主动回到校园,开办讲座、论坛,招聘毕业生。四年时间,王太平接待返校校友千余人。

王太平还建议一些成功校友响应学校号召,成为大学生的创业导师,积极培养新的“创客”。2013届毕业生杨春荣,在他的指导下,成功取得捷豹路虎公司的offer。桥梁2014届毕业生姚正师,王太平介绍了一位84级的校友作为他的职业导师,目前已成为一汽技术中心的重点培养对象。

王太平的苦心经营使校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四年来,他组织的“访问校友万里行”活动足迹覆盖近半个中国,行程累计十四万六千六百多里,实地考察企业四十多个,召开各类座谈会五十余次,访问毕业生近二千人,为学院本科生卓越人才培养、研究生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学位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争取资金支持数百万,签订合作协议十余项,建立实践基地十余个,成为学校校友活动品牌。

以心为矛 勇斗病魔

校友会工作刚有起色,2012年7月,王太平就被5家医院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忍受着疾病带来的蚀骨之痛时,王太平最惦记的却是他的校友工作,“万里行才走了第一步,我后面的规划还很远,‘万里行’只是一个概念,我不能只走‘万里’啊。”

现在,战胜病魔、精神矍铄的王太平一点不回避那段经历,他说,支撑他走下去的,就是“访问校友万里行”一定要做下去的坚定信念。手术后化疗的第四天,王太平就坚持下床锻炼,“刚开始腿脚没劲,抬不起来,我就扶着栏杆,一点点走。”他不仅自己锻炼,还鼓励同病房的人一起锻炼。后来,整个楼层大部分病友都加入他的锻炼大军,“王老师他们又在走了”成了医院病房最鼓舞人心的声音。

王太平的病情牵动着校友的心。面对从全国各地回来探望他的校友,他还是那个三句不离工作的老师。

2013年初,王太平出院,修养了半个月就投入到校友会的工作。大病初愈的他,看起来精神很好,身体状况却并不理想。他的小腿肌肉萎缩得厉害,用他的话说,就剩下皮包骨了。自感责任艰巨的他一边工作,一边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他每天在操场上锻炼,刚开始只能走半圈,慢慢地能走上两圈、三圈、四圈……如今,接受采访的王太平自豪地撩起他的裤腿,让大家看他健壮的小腿肌肉。他说:“癌症不可怕,重要的是有科学的精神和力量。”

2013年上半年,王太平先后到重庆、柳州、南宁、深圳走访校友,“对校友会的工作有使不完的干劲,浑身上下跟‘打了鸡血一样’”。王太平难抑激动,双手握拳,描述当时的工作状态。

学校离退休处王年军感慨:“他病了,大家着急,都说‘你都这样了还折腾什么?’他手中的工作却还是停不下。到了这个地步还折腾,对他来说,不是追逐名和利,而是呕心沥血地无私奉献。”

生命不息 求学不止

“校友会工作要搭建多媒体平台,王老师一直在学习社交软件,这种学习的劲头,我们甚至不如老师。”王太平的学生助理徐懂懂告诉记者。

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王太平早已认识到宣传的重要:“闭门造车没有太大作用,你做得再好,不对外宣传就是徒劳,校友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人,王太平从头开始学习写博客、发微博和使用微信。

“某些方面我可以说是他们的老师,但现在很多方面,他们是我的老师。”王太平称赞他的学生助理们,“我现在在学习制作视频,学习的过程投入更多的情感,在制作视频的时候知道什么该放什么不该放,怎么展示最合适。”

“他很潮。我还不知道微信的时候,他玩微信已经很溜了。每次活动王老师都建个微信群,大家在群里讨论,活动完解散,下次活动再建一个。”社会合作与发展处马千军对王太平满是佩服。

为了校友工作的开展,王太平创办了“汽车校友万里行”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百度云盘,设计推出了万里行logo、万里行文化衫,自己谱曲创作了《汽车校友之歌》。他还成为了学校“校园媒体十佳达人”。

最近,王太平刚刚建立了汽车校友会的加拿大群,他笑着说:“校友行走出校园,走进校友,走向全国,然后走向世界,是指日可待了。”

迟暮之年,双鬓染霜,初衷不改,丹心依旧。在王太平的推动下,汽车学院校友会一步步成长壮大,“校友万里行”已经发展为品牌活动。一大批优秀学生被王太平吸引,成为校友万里行活动的终身志愿者。依靠校友平台,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快走入职业发展的快车道。面对这些成绩,王太平始终非常谦虚,他总是说“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要感谢学校培养了这么多学生,要感谢校友为学校荣誉在外工作,还要感谢学校各个部门,帮助我们不停联系校友。”(供稿 宣传部 离退休工作处 记者谢小琴 学生记者 卢雨妮 龙镜伊 摄影 吴玮盈 责任编辑 网宣)

上一篇: 得助于深圳校友,“众创·深耕”创业大赛启动

武汉理工大学 社会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教育发展基金会 行业理事会 档案馆 继续教育学院 招生网 研究生院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友情链接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社会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行业理事会
  • 档案馆
  • 继续教育学院
  • 招生网
  • 研究生院
  •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校友服务小程序
校友会公众号
基金会公众号
地址: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西院第二行政楼 邮编:430070 电话:027-87651507 邮编:whutxyh@whut.edu.cn
Copyright © 2019-2020 武汉理工大学 | 鄂ICP备05003336号-1 | 技术支持:智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