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南京港机走向世界——记全国劳模沙夕兰校友
在中国港口业伴随中国经济的前进腾飞中,始终有一股“南京港机”力量,他们以对港口市场的敏锐把握,不断研发出更新换代的港机产品,引发了港口机械产业升级的行业革命,这股力量正是沙夕兰和她的港机研发团队。
沙夕兰,作为中国港机行业著名的研发专家,南京港机产品研发领军人物,带领南京港机研发团队以坚毅、豪迈与激情,创下国内外港机研发领域多个“第一”,八项研发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技术,谱写出中国港机研发创新的壮美诗篇。
沙夕兰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海员总工会金锚奖、全国巾帼岗位明星、江苏省劳动模范、南京市劳动模范、感动南京十大人物、南京市十大女杰、长航十大科技标兵、长航十大杰出人物等多项荣誉,是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创新成果填补世界空白
沙夕兰,今年49岁,1989年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毕业便进入南京港口机械厂,这一扎根就是26年。26年风雨兼程,二十六年筚路蓝缕,沙夕兰矢志奋斗,用智慧、胆识和汗水使冰冷的港口机械获得生命的激情,创造出一个个惊诧同行的研发奇迹,也推动南京港口机械厂由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厂一跃成为中国港机制造的三巨头之一。
港机市场永远是产品主导市场,要抢占市场先机,就必须有创新性港机产品。为了走在前沿、把握主动,沙夕兰和她研发团队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取得“梯次开花”的成果,其中研发的MQ5039双四连杆多用途门座起重机、GJM30.5t自平衡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成果分别获得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研发的单臂架门座起重机、双四连杆臂架起重机等成果获得八项国家专利技术。她主持研发出国内首创的25吨门机和大吨位、大跨度的40吨门机,拉开港机产品定制化序幕;她主持研发出40吨煤炭带斗门机,创下了国内卸煤炭带斗门机吨位之最;她主持研发的30.5吨新型自平衡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综合耗能下降30%,成为国际翘楚;她主持研发的28吨木片带斗门机填补了世界港机行业的空白,问鼎国际带斗门机制造技术之最。在产品设计中,她始终坚持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实现港机产品多元化,满足客户和市场要求,她设计的港机产品累计生产近1000台。
港机产品的创新主要是起重机吨位、变幅以及功能、性能、维修、使用方面的创新,“每增加一个吨位,难度非常大,一项研发和试验可能要做半年,甚至是几年。”沙夕兰说。
技术创新无止境,研发背后多艰辛。沙夕兰2008年研发28吨木片带斗门机可谓艰苦卓绝,由于木片比重低,流动性差,当时 16吨木片带斗门机是全世界港口通用型号。针对新加坡客户提出的28吨的设计需求,不少港机研发企业同行纷纷露怯,沙夕兰主动请缨,决定放手一搏,啃下这个“硬骨头”!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沙夕兰全身心投入到该项目的产品研发中,“木片只有指甲盖那么小,不容易抓,更不易流动,我们除了设计有10多米高的机身外,还要设计料斗震动,促进木片抓与放,非常难实现。”沙夕兰废寝忘食不断进行试验,经过不懈努力,带斗门机研发获得圆满成功。当第一台28吨木片带斗门机屹立在客户码头,流畅地装卸着木片倾泻而下,全场欢呼雷动。28吨木片带斗门机的诞生,让世界港机行业再次瞩目南京港机,也高度关注沙夕兰这位勇于创新、敢打硬仗的中国女专家。
五星服务打开国际市场
在沙夕兰主持研发的港机产品已遍布中国长江及沿海各大港口,并以操纵简便和性能可靠为客户交口称赞时,沙夕兰心中有个新的梦想,让南京港机真正走向世界,实现南京港机批量化出口。
2010年,南京港机闻悉印尼第二港务公司需要一次性采购13台门机,便主动联系对方,印尼方提出需要产品研制单位上门进行技术答疑。沙夕兰敏锐感到这是南京港机开拓国际市场的大好机会,便连夜飞往印尼。一上飞机,沙夕兰就不停地翻阅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她深知,这个国际大单非常重要,必须充分准备,才能有效化解客户所有的“心结”。她一边翻阅资料,一边思考,不知不觉到了天明。次日中午辗转到达住所,一身疲惫的她顾不得休息,放下行李直奔几十公里外的客户单位。针对客户装卸货种的实际情况,沙夕兰凭借二十多年积累的专业素养和对客户高度负责的职业操守,现场提出了普通门机装卸集装箱的专业化解决方案,取得了印尼客户的高度信任,为“南京港机”拿到了这个国际大单。得知沙夕兰一夜没合眼进行了九个小时的耐心讲解,“老外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商务交流、技术合同澄清、技术文件完善、检验资料准备、制造过程技术质量把关等众多工作沙夕兰亲力亲为,并先后6次直接飞赴印尼码头现场与客户交流解决问题,印尼方技术总监称赞沙夕兰“Perfectservice!”(服务五星级)。
印尼13台门机的成功交付,让南京港机在国际市场找到自信,加快了国际市场拓展步伐,如今南京港机的产品已热销印尼、孟加拉、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成为中国港机一张耀眼的名片。
先锋力量带动人才进步
沙夕兰始终认为,个人作用是有限的,团队力量是无穷的。南京港机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设计理念、掌握前沿技术的港机研发团队。2011年,为充分发挥了“沙夕兰”的专家优势和品牌效应,南京港成立“沙夕兰劳模创新工作室”,拥有35名高级研发人员。作为该工作室带头人,沙夕兰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独创“1+1+1”管理工作法,并借助校企合作,加快培养出一批青年研发精英,让工作室成为行业知名的人才孵化器。有了人才支撑,一批批优质、高效、实用的港口产品脱颖而出,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同和广泛赞誉,同年该工作室获评南京市“十佳劳模创新工作室”,2014年又荣获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在沙夕兰劳模创新工作室,你会时常发现,到了华灯初上的时候,工作室的日光灯下,沙夕兰带着一群年轻人。他们有时在埋头设计图纸,有时在互动讨论问题,有时在模拟演示教学,大家亦忙亦乐。正是沙夕兰这样的先锋正能量,南京港机的技术研发团队才能始终如一地为客户设计制作最好的港机产品。
沙夕兰在投身港机研发的同时,积极履行江苏省人大代表和南京市党代表职责,充分调研论证,高质量建言献策。此外,她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结对帮扶南京市六合区樊集村贫困地区低收入农户,多次远赴四川雅安等地,看望捐赠受灾学生。
家庭事业实现完美结合
对于沙夕兰来说,周末如果能休息一天,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忙起来每周末都要上班,平时每天最早也要晚上八点钟才能离开单位。”工作忙,事业不断攀上高峰,沙夕兰对家庭有些愧疚,对远在老家的父母也是无暇分身照顾。平日里,几个兄弟姐妹会经常回去看望老人,偶有闲暇,沙夕兰也是归心似箭,第一时间回到父母身边,承欢膝下,共话天伦。
而正在南京一中读高三的女儿则是沙夕兰的骄傲,虽然因为忙沙夕兰从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但是女儿的学习成绩却非常优秀。女儿说:“我最崇拜的就是我的妈妈,她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是我学习的动力。”沙夕兰,这位身高有160cm,体重却只有70多斤的“女强人”实现了家庭与事业的完美结合。
沙夕兰,一个和高大港口钢铁巨人打交道的巾帼英雄,她高举振兴民族工业的大旗,用责任和担当为中国乃至世界港口发展提供最专业的港机产品,用智慧和行动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如今,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沙夕兰和她的研发团队正全力冲刺,实现“让南京港机成为世界港机制造基地”的“南京港机梦”。(南京港集团 缪小建)
上一篇: 保隆科技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下一篇: 无锡校友会召开2017年度理事全会